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

布裏吉特.萊利(Bridget Riley)-人腦的極限?!

今天,我們要說的是人腦和電腦的差別。

John Maeda 是全世界最著名的數位藝術家之一。所謂的數位藝術家,就是利用數位時代的偉大工具(電腦是老大)作為創作的媒介的人。不像那些固執的老畫家們如林布蘭等,還在努力用礦物色粉調配出他心目中最理想的黃色,當代數位藝術家只需在螢幕前隨意(或有意)的敲敲鍵盤,靠著數學的運算,就能造出令人讚歎的視覺。但是,這些驚喜,往往只有持續短短的幾秒鐘,便被其他的事情所分心了。原因無它,出身的數位時代的我們,早就對神人(數位時代厲害的人的尊稱)利用軟體做電腦影像練就處變不驚的態度了。究竟,還有甚麼能夠真正感動我們呢?所謂存粹心靈上的感動?


John Maeda-Fireball

Bridget Riley-Blaze


純粹心靈感動,其實就是一個“美”字而已。從兩萬多年前威廉多夫的維那斯女神像(Venus of Willendorf)到現代藝術如Damien Hirst的鑽石骷顱頭(For the love of God),當時代的洪流不斷前進,人們不再需要靠壁畫記錄生活,宗教不再用大型油畫教化人心,自由女神像不在具有政治意義的時候,藝術剩下的,就只有直達人類心靈深處的感官之美了。而Bridget Riley的作品,沒有太多的廢話,只有單純的顏色、單純的線條、單純的形狀,全靠畫家腦細胞裡的電流運作,一點一滴拼湊起視覺的感官遊戲之美。


Venus Willendorf

Damien Hirst-For the Love of God

Bridget Riley-Big Blue

Bridget Riley的作品被歸類為歐普藝術(Optical Art)一派,所謂歐普,大抵就是玩弄視覺的藝術,例如我們常常在網路上看到一些圖案,看著看著圖案就動了起來,這就可以稱為歐普藝術。Bridget Riley喜歡利用黑白的顏色,然後漸漸加入了色彩,透過方格紙打草稿的精密運算,畫出一件又一件視覺衝擊的作品—如果你喜歡暈眩感的話。死盯著畫面,平平的畫面突然柔軟了起來,一下子是圓形的黑洞、一下變成色彩的波浪,腳下的地心引力不再有任何作用,一不小心我們就跌進她精心規劃的陷阱裡頭。


Bridget Riley-Loss

Bridget Riley-Movement in Squares

Bridget Riley-Gala

Bridget Riley-Red with Red

我相信所有Bridget Riley的作品都有一個創作公式,然而這個公式無法被數學符號記錄下來(這意味著電腦無法創造這些美麗的畫面),這個公式只存在於人腦裡面,只存在Bridget Riley的1400克的腦袋瓜裡,透過腦部裡的神祕領域傳遞正負電離子訊號到手部,一筆一筆的畫出來,就像造物者創造萬物那樣的輕鬆卻又自然。我永遠也不會忘記一個下大雨的星期天早晨,坐在車子裡看個窗外的景色,當雨勢越來越大,當車窗外所有的一切都被雨水稀釋的朦朦朧朧,只剩下單純的顏色組合時,我突然想起Bridget Riley,想起她的作品,那一份沒有矯揉造作的單純美的視覺體驗。


Bridget Riley-High Sky


Bridget Riley 年輕的時候

Bridget Riley 現在的樣子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